随着“宠物即家人”理念普及,携宠出行需求爆发式增长,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近日牵头起草《犬类友好旅行场景指南(草案)》及配套导则(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为酒店、景区、餐饮等文旅场所提供清晰可落地的宠物友好服务指导意见,推动行业从“零散服务”向“系统规范”升级。
聚焦犬类专属需求 文旅四大场景相融相通
此次起草的指导意见并非“大而全”的泛宠物友好概念,而是精准聚焦犬类群体,明确将服务场景锁定在住宿、餐饮、景区&街区、Citywalk四大文旅板块。这是国内首个以犬类为核心的文旅场景指导意见,避免了因涵盖广义宠物导致的指导意见模糊问题。
在住宿领域,指导意见将以“基础达标+加分升级”模式构建:基础项要求酒店允许犬只入住、达到清洁标准并公示牵引标识,加分项则包括配备犬类洗护空间、狗狗欢迎包等宠物设施及用品。景区与街区类场所除需设置牵犬通行路径外,鼓励增设狗狗游乐区、饮水点等互动设施,优质场所还可规划1000平方米以上的松绳草坪区。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特别兼顾服务犬需求,鼓励场景对导盲犬、残障陪伴犬等特殊群体开放绿色通道,体现社会责任温度。
爪印分级体系出炉 从基础体验到极致服务
为避免与现有酒店星级体系冲突,指导意见还将创新推出“爪印评级”机制:一朵爪印代表基础友好体验,需满足犬只准入、清洁消毒等底线要求;两朵爪印为舒适升级,需配备宠物厕所、拾便袋站等设施;三朵爪印则是极致体验,要求提供宠物餐食、洗护服务乃至医疗预案。
以酒店场景为例,一星(爪)酒店仅需允许小型犬(体重<10kg)入住,二星需开放中型及大型犬入住并提供食盆、睡垫等用品,三星则需实现公共区域全面开放,乃至配备宠物自助洗护设备与专属玩乐地图。景区评级同样细化,三星(爪)景区要求75%以上室内外区域允许牵犬进入,并定期举办宠物主题活动。
市场需求驱动升级 上海率先破解行业痛点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超1.2亿只,29%的宠物主计划携宠旅行,其中18-34岁群体常态化出游比例达38%,且呈明显上升趋势。旺盛需求背后,是服务缺乏标准、设施缺失等行业痛点——部分场所号称“宠物友好”却限制中型犬进入,或因区域标识设立和清洁消毒不到位引发客户投诉等。
“上海作为消费升级前沿,有责任率先建立标杆。”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兼休闲度假分会专职副会长许婷表示,目前,锦江丽笙酒店集团、希尔顿集团、朗廷集团等知名酒店集团已先行先试,上海松江广富林希尔顿酒店的宠物房配备独立户外庭院,宠物友好景区门票销量平均增长超150%,均验证了规范服务的市场价值。
据了解,该指导意见由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牵头,联合建发万达国旅、玩小伴、七阿哥、爱宠游、中旅旅行、游侠客、带我玩等头部宠物友好服务平台及专家工作组共同制定,作为行业推荐指导意见,不设硬性认证门槛。后续将通过“犬旅生态圈”吸纳景区、住宿等共建单位,对达标场所颁布推荐铭牌并纳入年度榜单。
业内人士分析,这套指导意见的落地将加速文旅产业与宠物经济的融合:对企业而言,可通过差异化服务吸引增量客群;对消费者来说,清晰的爪印评级能降低选品成本;对城市而言,则能提升文旅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从“人宠同行”到“人宠共乐”,上海正以指导意见创新解锁文旅消费新场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