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论书|2025年7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2025-08-11IP属地 湖北0
图片


王计兵 邬霞 等《补梦的人》(浙江摄影出版社):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作家》编辑部、浙江文学院等多家单位发起的“打工人的诗”征集活动获取的精选作品合集。这些诗歌的作者当中,不乏王计兵、邬霞等已经成名的诗人,但更多的则是至今仍然默默无闻、作品少有出版与传播机会的普通打工者。从这个角度而言,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让更多“素人”作者被看见和让广大读者进一步看见打工者群体的双重传播价值,值得赞赏。出版方浙江摄影出版社充分发挥了摄影类出版机构的优势,采取打工者呈现自身工作生活状态的摄影与诗歌文字作品相对照的方式编排,让读者更为直观与形象地对他们的生命境遇产生共情。收录在书中的诗作,可能从文学性与表达技法方面来说,大多均有欠缺,但其之于文学书写的真挚与虔诚态度,着实让人感动;而这些文本所共同构成的之于当代打工者群体真实境遇的社会史史料价值,也不容低估。跟诗歌搭配的出自打工者本人之手的摄影作品,在黑白色的处理基调下,分别突出了跟书封颜色相对应的天蓝色色调设计,其表达的文学之于他们沉重生活的超越性与希望亮色不言而喻。整体而言,非常值得推荐。

图片


小红书(主编)《我不擅长的生活》(新经典&文汇出版社):近年来大热的在线社交媒体小红书发起的“身边写作大赛”征集到的优秀征文合集,收录的11篇文章,均出自各行各业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或讲述中年I人为了生存而从事电话销售工作的辛酸经历,或用万余字记录跟老伴相伴数十年的温馨过往,或在为陌生人写悼词的工作中体味死生之意义,或通过原互联网“大厂”职工的返乡经历、记录都市精英带动的逆向城市化与现代化历程。这些来自“素人”(仅指没有经受过系统的文学写作与理论训练)作者的充满生活质感的文字,一方面以真诚的姿态,为个人、家族与社区立史,另一方面也是这个堪称“巨变”的时代里,普通人奋力挣扎、踯躅前行,尽力谋求生存与生活的多重可能性的真实记录。非常值得推荐。

图片


李健(编著)《香港影像志》(五洲传播出版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影像志类作品策划与编写的中国新闻社资深图片编辑李健继《澳门影像志》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像志作品。在本书当中,编者本着一以贯之的社会文化史眼光,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多呈现香港近两百年来的政治历史变迁之于城市生活风貌、普通人生活状态与文化艺术生态的重大影响。编者的组稿思路,既呈现香港以时间为序的社会文化变迁历程,又以一个个小专题的形式,讲述香港从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武侠小说、机场变迁等方面的城市文化生活特色及其演进脉络,还将跟香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文献与文物予以集中性的编排陈列。这样的策划与内容设计,让这部影像志呈现出政治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历史整体演进与专题聚焦叙写相结合、城市整体风貌变迁与普通人生活面貌相结合等多样而全面的书写特点。除了“香港影像故事”部分的个别文章书写较为草率、有一定细节硬伤等瑕疵外,整体的内容品质非常之高,值得推荐。

图片


陈年喜《人间旅馆》(果麦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曾从事矿工工作多年的诗人、作家陈年喜的最新非虚构作品。书名“人间旅馆”,并非指全书围绕旅馆里的经历展开书写,而更多是以“旅馆”为关键词和象征性意象,讲述自己多年来漂泊各地、饱经沧桑与生存考验的“如寄”人生故事。对自然万物的平视与亲近感、对每一位产生过交集的“故人”的本能生命温情,以及由地方戏曲、美食、民俗等共同构成的乡土文化的斑斓面貌,成为本书着力书写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取向。这些用作者全部生命体验书写而成的质感文字,值得大家用心去品读与共情。

图片


(英)裴丽珠《北京纪胜》(后浪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旅居中国数十年的英国女作家裴丽珠完成于百年之前的一部关于北京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的经典作品的最新简体中文译本,由近年来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领域发力的国内一线民营出版品牌后浪图书推出,配图、装帧与排版设计上都下了大的功夫,是精美而值得收藏的一个版本。就原书内容而言,作者在文献阅读、田野体验与细节观察等方面用力颇深,且自然而然地采取中西文学、历史与文化的比较分析视角,来记述北京城的古迹、建筑与城市文化生活;这种他者化的观察眼光和全球比较的书写视野,都让人大开眼界。这个版本的译者是陈平原老师最好的学生之一、长期致力于北京城市文学与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季剑青。译者在该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与中文出身的不俗文笔,充分保证了本书译文的较高质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译者还在原文注释基础上增加了800多条注释,对这类海外中国研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细节性差错与解读方面的偏差,一一给出了详细纠正与说明,体现出严谨的学术风范。综上所述,非常值得推荐。

图片


程章灿《对联课》(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的南京大学学者程章灿以在南大开设的对联相关课程的讲稿和实录为基础,撰写的一部关于对联的基本常识、写作规则与鉴赏要义的学术普及性佳作。书中设置的十二讲,从对联的起源与用途,对联的平仄声律、典故运用与句法修辞,到庆贺联、哀挽联、名胜联等各类对联的形式、写法、运用场合与相关趣事等,基本上涵盖了对联鉴赏与写作的方方面面知识。作者的讲述,一方面融汇了深厚的文史功底与美学素养,另一方面又行文通俗晓畅、生动有趣,富于故事性、形象性与文人趣味。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中国学术、文化不断强调主体性建构的大背景下,本书的问世,不只为传播以对联为中心的国学新知,提供了一份“大家小书”的上佳范本,也直接为身处当代社会里的广大读者,贡献了一部以对联为媒介的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指南性文本。非常值得推荐。

图片


雅倩(主编)《书见·致敬版》(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由资深读书人、阅读推广人雅倩主编的“书见”系列丛书推出的第四季作品,由中国各地26家至今仍然存续的独立书店主理人的自述故事组成,将这一季作品命名为“致敬版”,其蕴含的在网络电商严重冲击之下、对仍在坚守的独立书店人的尊重与敬意,一望而知。这些故事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真诚而立体地呈现各家独立书店的办店心路历程、运营策略、求生方式以及其之于所在各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与辐射效应。这样的由书店主理人书写的质感文字组合而成的作品,不只是当代中国城市阅读文化生态与阅读文化史的重要一手文献,也同样是身处各地的读书人、爱书人游览独立书店、深度体验各家书店的品牌文化与运营特色的上佳指南性读物。非常值得推荐。

图片


(日)川合康三《桃花源》(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图书):日本学者川合康三以陶渊明名著《桃花源记》为引子、进行中西隐逸思想的比较研究的大众学术佳作。作者的记述,以文学作品为材料,以思想文化史的观照为视角,以一以贯之的中西比较分析为路径,为读者呈现出中西隐逸与乐园思想的丰富斑斓面貌。值得一读。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七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文学人文艺术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