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白宫后的首次对非重大外交行动,特朗普总统于7月9日至1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美非峰会,迎接加蓬、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五国领导人。美国明确表示寻求基于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特别是在贸易、投资和关键矿产领域。尽管表面聚焦经济,峰会实则折射出美国在竞争对手已占据优势的地区重振影响力的战略野心。
这一举措呼应了"四个P"外交目标框架下的交易型策略:重夺全球贸易领导权(繁荣)、在竞争性世界中提升美国影响力(权力)、强化区域与全球稳定(和平与安全)、推广美国核心价值观(原则)。本届政府尤其强调其中两项:权力与繁荣。在此模式下,经济目标与地缘政治深度融合,通过获取关键矿产、扩大投资和深化贸易,华盛顿试图投射影响力、构建联盟并遏制对手,使繁荣成为权力的工具,权力反哺繁荣。
当前中国已在众多非洲国家(包括受邀五国)的经济政治影响力上超越美国。中国现为五国主要贸易伙伴,并在基建、采掘业等战略领域占据主导。例如,加蓬供应中国22%的锰矿进口,去年签署43亿美元对华投资协议;几内亚比绍唯一的高速公路、核心渔港及多数基建均由中国建造。而美国贸易投资明显滞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数据显示,2003年仅18个非洲国家(35%)对华贸易超过对美,2023年已激增至52国(97%)。中国通过保障供应链将经济外交与地缘野心结合,而特朗普政府却将塞内加尔、加蓬列入36个考虑实施旅行禁令的国家名单。
通过峰会明确将外交与商业利益挂钩,特朗普政府试图加速美非经贸合作,在影响力持续衰落的地区重获战略存在。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繁荣与权力成为争夺盟友与优势的双重杠杆。
战略时机与协议动能
峰会前一系列事态凸显华盛顿重调优先事项:6月27日特朗普刚主持刚果(金)与卢旺达外长签署美国斡旋的和平协议,终结致数千人死亡的冲突,同时启动可能带来数十亿西方投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
数日后,美国-非洲商业峰会在安哥拉宣布逾25亿美元合作协议,彰显政府转向商业外交。同期国务卿马可·卢比奥正式关闭USAID,宣称"慈善模式"损害美国利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虽为最大受援地,但在联合国关键投票中仅29%支持美国,新政策将"以贸易替代援助、机遇替代依赖、投资替代帮扶"。
受邀名单的战略考量
五国选择反映政府对经济潜力、矿产财富和地缘战略价值的权衡:
加蓬:全球第二大锰生产国,总统布里塞·奥利吉·恩圭马近期宣布2029年起禁止原锰出口以发展本土产业链。该国还富集铁矿、铜、黄金和钻石,澳大利亚Fortescue金属集团已签约勘探全球最大铁矿之一(预计投资2亿美元)。中国作为头号贸易伙伴,2023年对加蓬出口5.62亿美元,进口27.7亿美元,远超美国(2.97亿美元)。战略上,中国通过海军医院船为7000民众提供医疗援助,而美国仅通过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非盟待命部队提供维和培训。
几内亚比绍:中国援建唯一高速公路、核心渔港及大学校园,运营70余艘渔船开发其丰富渔场。该国黄金、钻石等资源吸引多国关注——今年2月总统恩巴洛访俄讨论提升军事合作。美国自1998年内战撤馆后始终未重设使领馆,2024年双边贸易仅350万美元(中国同期出口6260万美元)。
利比里亚:美国传统盟友,但USAID关闭将冲击其占国民收入1.6%的援助。2024年美利贸易2.929亿美元(中利贸易130.6亿美元)。新发现的锂、钴等矿产可能吸引30亿美元投资,中国已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毛里塔尼亚:萨赫勒地区稳定国家,2024年美毛贸易1.426亿美元,中国则免除其2100万美元债务并签275亿美元基建协议,还豁免其出口关税。该国反恐成果与绿能潜力受多方关注。
塞内加尔:非洲稳定民主国家,2024年美塞贸易5.86亿美元,中国以29.3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主要出口电子设备和机械)。上月总理桑科会见中国领导人重申合作,俄罗斯也加大石油供应。
结论:五国均具重要资源和战略价值。特朗普政府的非洲政策正转向以繁荣与权力为核心、和平与原则为投资工具的商业模式。峰会是检验其能否以资本和长期承诺抗衡中俄的试金石。非洲国家需制定清晰的对美战略,在机遇来临时最大化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