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会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就开始变得很反常,他们好像已经找不到正常的途径去与孩子沟通。似乎随便说一点什么事情就会触碰到孩子的雷区,然后开始爆发各种争执,导致亲子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一位饱受这种家庭矛盾之苦的母亲曾这么形容当下的感觉:
“我好像已经失去了我的孩子。我们除了争吵,似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沟通。孩子不相信我,更不能理解我,似乎我过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误的。”
“虽然每天见面,但是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快要认不出自己家的孩子了,包括现在和您沟通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在谈论别人家的孩子。”
“我很痛心更想改变,但是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令人难以捉摸的。
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多的转变,更加不能理解他对于自己善意的质疑。
原因或许很简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会有一种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自己可以去掌握更多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是作为家长往往出于担心,或者经验上对于孩子的了解,不愿意给孩子太多自由支配的权利。
这种行为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所认为的成人感通常是心态上的。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具备真正大人所具备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很多事情青春期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办法做好。
父母与这个阶段的孩子就非常容易在这个问题点上与孩子产生争执。
父母觉得孩子做不好事情,所以不让孩子做。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质疑,在情绪的催化作用下,甚至有可能父母越不让孩子做什么他们越要做。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想法与行为在这个阶段完全撕破脸。
我们总是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青春期抑郁,就是因为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他们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无论做什么父母都不会支持。
父母过分的打压之下导致这个时期孩子的个人信念完全破碎,快速的驶向另外一个极端。
“我什么都不行!我做什么父母都不喜欢!与其这样,那我就什么都不做好了!”
太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最后的终点就是抑郁。
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他们觉得父母就是不能理解自己,自己什么都不想要沟通。
其实对于这个阶段的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抓大放小。你需要找到一个重点,每次只控制一个重要的事情。说学习就是学习,这个阶段就都抓学习,不要越是在孩子青春期越是什么都想管。
很多父母在网上看了太多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以后,就开始过分焦虑,觉得什么事情都要在这个阶段抓紧抓死。这样会导致的结果自然就是孩子情绪的加速恶化与爆发。
(文章内图片均来自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