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100个重点城市来看,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为10.0,相比2024年下滑2.9%,跌幅收窄6.8个百分点,自2019年监测以来,房价收入比均呈现年年下滑的局面,较2019年下降近3成(26.8%)。
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持续下滑,逐步接近国际上合理区间水平(3-6),表明中国居民的购房压力在缓解。自2023年以来,房价收入比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在改变,2019-2022年房价收入比主要驱动因素是居民收入上升,而2023年至今房价收入比下滑的核心因素在于房价下降。房价持续下跌影响购房者入市信心,从而导致居民资产缩水,而房地产行业仍占经济发展的重要比重,资产缩水也会影响居民的收入上涨预期,通过长周期观察,房价的变化与收入变化几乎成正比,房价持续下跌收入也难以一直稳增长,缓解购房压力更适宜的方式在稳住房价的前提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房价收入比进入合理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房价收入比较2024年下滑,但2025年上半年100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的下滑幅度明显收窄,并未延续2023、2024年大幅下降局面,一方面,上半年百城房价虽然继续维持在下降趋势,但跌幅小于2024年;另一方面,从收入上看,2025年上半年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内需外需受到一定挑战,居民收入承压。
02
从各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及其变化来看,2025年各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继续全降,降幅均收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为25.4,较2024年下降2.7%;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10.5,较2024年下降2.8%;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7.4,较2023年下降3.0%。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呈现“绝对值高,跌幅小”的局面,是购房压力较大的区域,从房价收入比绝对值来看,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遥遥领先于二线、三四线,接近于二线及三四线的2-3倍。一线城市凭借丰富的产业和城市吸引力,房价处于全国首位,房价收入比居高不下。此外,2019年-2025年期间,除了2021年指导价格政策影响房价跌幅扩大带动房价收入比跌幅扩大之外,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坚挺于二线、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跌幅最小。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最低,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位居国际合理区间,相对而言,住房压力远低于一线城市。
03
04
从低房价收入比TOP15分布城市看,房价收入比较低的城市均位居三四线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较多,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位于国际合理区间,说明这些城市的居民购房压力较小,住房消费较为适中,适合居住。具体城市看,株洲、遵义、桂林、北海、德阳房价收入比位居百城末尾。
从城市房价收入比变化情况来看,2025上半年止跌回稳效果并不明显,全国房价仍处在调整中。100个城市中,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城市10个,其余90城房价收入比均不及2024年。从房价收入比上涨的城市来看,长三角经济圈覆盖城市较多,如宁波、金华、淮安、常州房价收入比微升。
从房价收入比下降的城市来看,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泉州、盐城、威海房价收入比降幅居首,分别下降10.8%、9.3%、8.8%,均是得益于城市内房价呈现明显的下降局面。值得一提的是,2025上半年一线城市北京房价收入比下滑明显,较2024年下降6.0%,2025上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场继续以价换量,房价跌幅较2024年有所扩大,而收入并未好于以往表现,带动房价收入比下降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