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 席晶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疾控局新闻发布会。
按照惯例,首先我向大家通报近期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和健康提示。
暑期人员流动增加,高温多雨,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多渠道监测结果,预计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风险将会增加。
一是随着夏季蚊虫进入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的风险逐步上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在局部地区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
二是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当前正处于高发季节,需要给予关注。
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处于较低流行水平,新冠疫情将降至较低水平,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在此,也提醒大家,暑期高温天气频繁出现,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密切关注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信息,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户外作业人员更要注意防护。同时,暑期也是旅游出行高峰,建议大家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健康风险提示,旅途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近期,全国多地逐步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灾区居民要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及安全。
提问:近期,我国中东部多地持续出现“桑拿天”,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发生高温中暑现象。请问我们应当如何避免“中招”呢?哪些人群要特别注意?如何识别和急救热射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