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就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关于房地产,此次会议也有明确提及,这或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时隔十年再召开,部署城市工作7大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5年之前,我国还分别在1962年9月、1963年10月、1978年3月和2015年12月召开过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
由于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有了变化。
此次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根据部署,未来城市工作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着力建设创新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等内容。
《人民日报》发文称,此次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
同时,会议所部署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抓住了群众最为关心、最为期盼的问题,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重磅会议再提房地产,行业或迎新机遇
我们注意到,在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中,关于房地产不止一次被提及。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中强调,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时隔十年的最新会议,在部署城市工作的7大任务中,管理层对于房地产也划了重点。
202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与十年前的涉房内容相比,今年的会议突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
那么,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该如何构建呢?这个问题,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住建部指出,2025年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着力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别是好房子供给。
二是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三是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四是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为房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强调,不仅意味着好房子供给继续发力,住房销售制度的改革,尤其是现房销售等制度的落地,有望离我们更近一步。
而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稳步推进,则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任务之一。根据中办、国办今年5月下发的《意见》,未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
此举不仅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要求,也有利于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
根据规划,2025年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
有经济学家分析称,以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估计,货币化安置将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新建商品住宅的待售面积为40821万平方米。
这也就意味着,货币化安置带来的2亿平方米去化潜力,大约为新建商品住宅库存的50%。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而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加快构建,以及城市更新行动的稳步实施,都显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