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很多溢美之词在《狂飙飞车》这部商业大片面前都变得有些刻意、苍白,因为太好夸了反而不应该虚头巴脑。明明知道故事那么老套、人物那么扁平,但我就跟看《碟中谍8》的感受是一样,激动的情绪一直被顶在嗓子眼,有几场戏就像看“有生之年”级别的演唱会一样真想呐喊。
电影的镜头是非常讲究的,为了营造出F1拉力赛的紧张感,在比赛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压低视线,感觉观众也在硬地面上随着轮胎被速度剧烈摩擦,这种“在地感”如果辅助高规格的观影屏幕就非常爽。片中在比赛前后的准备、复盘小会上,同样选择了快速剪辑、迅速换人的拍法,带动着台词的速率、信息量和密度就要跟上。所以别看是商业片,台词的含金量不比很多文艺片差,时不时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幽默风趣的生活态度,片中超过两个人以上的对话反而很好看,不会觉得烦。
有些电影的BGM就是水分,营造出很虚的氛围感,但这部电影里面几乎所有的歌曲都参与了叙事。在大的框架上,古典、硬摇滚与黑人音乐、嘻哈就对应着故事里的两代赛车手,一老一少,一白一黑,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就像看动画片,两个人物背后的音浪在斗法,此消彼长,但最终还是融合到一起。我自己最有feel的一段是桑尼第一次参加拉力赛,给的是皇后乐队的《We will rock you》,复古情怀尽在不言中。
片中的文戏表面上看都挺俗套的,人也扁平,几乎是一种性格贯穿始终,其实是没有什么逆转的,但细节是魔鬼。尤其在桑尼身上,整个团队对布拉德的“溺爱”都快溢出来了。比如技术总监吐槽他是一个莽撞、以为靠荷尔蒙就能解决问题的牛仔时,怎么可能想不到1991年让布拉德一炮走红的《末路狂花》,他在里面就扮演一个青涩但让女主垂涎的阳光牛仔(骗子);还有桑尼训练体能的方式很古典,黑人小伙约书亚是靠人工智能工具,他就是纯跑,把身体当健身房,拔腿就跑,也让人想到了史泰龙的《洛奇》系列,跑步时的衣服风格都很像,很难不说是这一批巨星的惺惺相惜。他对应着赌徒,爱甩纸牌,一方面为了强调他的冒险精神,不按牌理出牌,也是他训练手指灵活度的方法,是在耍帅。
布拉德与汤姆·克鲁斯今年都拿出了绝对主角的大片,精神内核其实是非常一致的:我老了但是没死,还能赢,电影里有台词说:我们就是又老又冲动而且又破产的失败者……但是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比赛,我必须在。他们多年前合作过《采访吸血鬼》,两个金发大帅哥可能还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对应关系,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保持着这个年龄男性身体和精神的最佳状态,还那么热爱拍高难度的大片,我觉得他们就已经不能用帅哥来形容了,是有一些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精神附体的。在伦敦首映礼上,两人合体站台,除了激动,我竟然想到“诸神黄昏”这个词,好多强烈的记忆涌上来,好多名字也出来了。今天看来这些好莱坞经典商业片都遵循着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故事脉络清晰、人物性格稳定耐受、配乐激越翻滚、镜头语言将五官和人体的力量、美感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所有这些手段在今天或许有些保守、陈旧了。现在一旦讲故事,镜头语言又夹杂着价值观的干扰,就好像拉力赛上的撞车事件,事与愿违的失控在所难免,前者的观感就弥足亲切。最后我从这部电影里感受到就一句话:热爱能抵御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