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渝味360碗”十大魅力菜品,黔江鸡杂的履历堪称传奇。从清代码头挑夫的“边角料创意”,到如今登上非遗名录的巴渝符号,这道菜用铁锅与泡菜坛子书写着美食进化论。土陶坛里封存的不仅是泡椒与仔姜,更是黔江人“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哲学。当鸡胗在热油中卷成金黄的波浪,鸡肠裹着酸萝卜跳起探戈,这锅沸腾的江湖便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
黔江人对鸡杂有着深厚的情结,从小到大,鸡杂一直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相聚,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杂总能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满足。对于本地人而言,鸡杂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黔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从选料到上桌,黔江鸡杂恪守着“现宰现烹”的铁律。鸡杂需用小苏打反复搓洗去腥,泡菜要切出棱角分明的形状,火候掌握全凭老师傅腕间的力道。当最后一把蒜苗撒入锅中,这锅沸腾的江湖便成了黔江人写给世界的情书——酸辣是生活的底色,脆嫩是时光的馈赠,而那股挥之不去的烟火气,正是武陵山民最滚烫的生存诗篇。一锅鸡杂,半城烟火,尝尽黔江山水;两筷翻搅,百味人生,不过热辣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