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炒股失败,是蒋介石的“韭菜”生涯与人生转折。
1920年代初,蒋介石在上海炒股堪称“又菜又爱玩”。他先是和陈果夫成立“友爱公司”,结果遭遇国际银价暴跌,首战亏光5000银元本金。
不甘心的他成立“茂新号”,却因合伙人朱守梅高价接盘股票,直接亏掉7000银元——这笔钱相当于毛当图书管理员900个月的工资(月薪8元)。
亏到连儿子蒋经国的15元学费都拿不出时,他只能写信哭穷:“思之伤心!”。

亏急眼的蒋介石开始甩锅:怪帝国主义操控金融,怪合伙人“不靠谱”,甚至听信算命先生“五六月运气不好”的预言,跑去普陀山拜观音。
结果观音没显灵,他又沉迷风月场所,日记里写满“邪念时起”“冶游无度”,活脱脱一个“股灾后遗症患者”。
2
1920年代上海交易所遍地开花,从股票到棉纱全成投机对象。全民国搞出150多家交易所,连寺庙都想上市。信托公司更离谱,给“空气公司”开认股凭证,全民击鼓传花,泡沫吹到太阳系。
1921年底泡沫破裂,股价暴跌90%,交易所从150家倒闭到只剩12家。蒋介石的股票从50元跌到6元,老乡周骏彦亏20万两度跳黄浦江,操盘手洪善强直接自尽。
报纸哀叹:“昨日富豪,今日乞丐;飙焉华屋连云,飙焉贫无立锥。”
这场股灾让民国人见识了“金融镰刀”的锋利:银行职员兼职炒股,钱庄老板下场割韭菜,老百姓掏空家底却血本无归。社会信任崩盘,连孙中山都感慨:“革命经费没搞到,先培养出一批投机分子!”
1922年股灾彻底击垮蒋介石,他欠债60多万元,被债主围追堵截。走投无路下,他拜入上海青帮大佬黄金荣门下,改名“蒋志清”躲债。

黄金荣一句“他的债找我要”,吓得债主四散。
此时孙中山正被陈炯明围攻,穷得只剩200大洋路费的蒋介石趁机南下“护驾”,在永丰舰上贴身保护孙中山30天,从此被贴上“忠诚”标签。
3
蒋介石炒股破产后,孙中山不仅帮他还债,还派他访苏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筹建黄埔军校时,孙中山钦点“股灾幸存者”蒋介石当校长——毕竟一个被股市毒打过的“韭菜”,总比没吃过亏的公子哥靠谱。
蒋介石把炒股亏钱学到的“止损”用到了军事上:黄埔军校选址广州孤岛,防军阀偷袭(股市教会他“风险隔离”);用苏联援助买武器(像极了“杠杆抄底”);甚至招生都搞“KPI考核”,一期只收350人,比选股票还严格。
经济危机催生军事强人。这场股灾意外成就蒋介石,若他炒股暴富,可能成为上海滩“蒋老板”;但亏到裤衩不剩,反而被迫投身革命。
正如网友调侃:“感谢股市暴跌,不然中国近代史得改名叫《蒋老板传奇》。”
这是历史的黑色幽默。蒋介石的“韭菜”生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祸兮福所倚”。股灾让他从赌徒变成军人,从负债老赖变成“校长蒋公”。
而这场经济危机,也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无意间改写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下次考试遇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想老蒋的炒股日记,保准记忆深刻!(更多好文,请在微信搜索关注“不正确”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