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哀嚎中,不少人都提到了一个关键:
广州的二次元浓度及游戏产业不及上海,所以大型漫展办不起来,更难以出圈。
真的?广州都快成“二次元痛城”了,浓度还不高?
还有游戏产业,先不说广州“游戏第一街”科韵路一带孕育了网易、三七互娱、4399等众多游戏企业,一条街7家上市游戏公司的传奇至今风靡,更有近期将于琶洲展馆举办的大型漫展萤火虫。
不止,广州正举全市之力发展游戏产业,如电竞馆、二次元IP首展等,正如火如荼筹办中。
升级中的广州
正大力托举新产业
作为广州首个电竞主题综合体,它将电竞文化与商业消费融合,譬如划为电竞主题商业区和赛事活动区,同时兼容演出、展览等。
项目建成后将联动省市电竞协会,与国内一流电竞俱乐部合作,打造战队、引入赛事,加速形成“赛事举办-战队孵化-商业配套”产业链。
同时,其还能联动周边的白云湖、白云新城整体发展,辐射整个片区经济。
年轻小圈子不再是自嗨
广州将其化为城更力量!
虽说二次元商业化或与魔都上海存在差距,但广州的游戏产业担得起“领跑”之衔。
数据显示,广州近三年的游戏产业营收逐步上升,2024年广州的营收规模达到1406.6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游戏收入比重高达43.2%。(来源: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
在《2024年中国小游戏百强企业榜单》中,广州有28家企业上榜,位居全国第一。(来源: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
现在的广州,游戏营收占全国四成、“谷子店”渐成潮流,这早已超越了个体小圈子的“自嗨”,而是城市发展的流量密码。
这种超越,主要体现于三个维度的突破。
其一,是产业逻辑的重构。
广州将“玩”的热情转化为“创”的动能,发展并扶持“文化 +商业” 或“游戏+商业”的多元模式。
如谷子经济从圈地自萌到大众消费,背后是“创意研发-IP孵化-消费变现”的全链条贯通,虽说广州在探求产业升级中仍有不足,但也能一击即中,将暗藏其中的情感价值转化为经济增量。
其二,是城市气质的重塑。
广州的城市底色是包容,但包容不是被动接纳,而是主动赋能。
广州厉害之处,在于对新生事物保持敏锐,能把小众需求做成大众市场,如把二次元当作视作城市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非主流”。
其三,是城市竞争力的跃升。
在“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深度融合趋势下,广州的电竞游戏与二次元经济正成为流量入口与文化纽带,年轻人可能会因为一场漫展、一款游戏等城市氛围而扎根广州。
关键是,广州约1406.67亿的游戏营收里,有相当比例来自海外市场。(来源: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
这种影响力超越了GDP数字,能让广州在大湾区甚至国内外的城市竞争力更上一层,即在硬实力之余,广州还多一层“软吸引”。
如何持续赋能城市“软吸引”,将会是广州发展的一大议题与挑战。
简而言之,广州电竞游戏与二次元经济的崛起,是产业升级的缩影,更是城市与年轻人、城市与新兴趋势如何相处的探讨。
即尊重热爱可赋能创造,看似“无用”的热情,能生出改变城市的力量。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