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坚持党建引领,紧扣“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目标,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一站式”“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
建强平台
近年来,甘肃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高质量、高标准建成集调度、指挥、响应为一体的司法行政“110”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全科式”“指尖办”服务,实现省级中心实体化运行。目前,全省已建成1.9万余个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实体平台。同时,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并线运行,2024年以来热线拨打量达45.27万通,群众满意率达99.78%。
甘肃还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主体从“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转变为“政府统筹提供”,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甘肃省司法厅积极作为,连续部署开展全省公共法律服务综合能力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双提升”行动等,全力推动全省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提档升级。近日,省司法厅又印发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监管、开展重点领域规范治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机制三个方面14条具体措施,明确到2027年底,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公共法律服务执业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更加规范,质量和公信力显著提高。
严格监管
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秉持严格监管的原则,全面加大司法鉴定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以“零容忍”态度整治行业乱象,全力提升司法鉴定质量与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制度机制建设上,甘肃省司法厅与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意见,对沟通协作、评价运用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作出部署,规范司法鉴定活动。还制定司法鉴定人执业能力测试、执业活动流程指南等多个办法,加强鉴定人登记管理,推动司法鉴定业务科学化、规范化。
常态化开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和能力验证工作,联合省、市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对10家鉴定机构开展“双随机”监督检查,对14家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调研检查,现场反馈问题并督促整改。2024年以来,全省办理司法鉴定案件6万余件。
今年,甘肃省司法厅还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实地检查4个市州8个县区,查阅600余本案卷,对发现的13项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提升质效
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期待,着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增强服务的亲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为做优法律援助服务,甘肃省司法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法律服务的通知》《关于做好结对关爱行动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等多个通知和实施方案,聚焦特殊群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组织实施“法援护苗”“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法援惠民生 助力残疾人”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等,开辟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积极为特殊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2024年,全省办理各类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3.4万余件,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
在优化公证服务质效上,甘肃省司法厅持续推进“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进一步拓展优化公证减证便民服务措施,减少公证流程,改进服务质量。通过远程公证、蹲点公证、巡回公证等方式加大对公证机构的助力帮扶。持续开展未正常执业机构集中整治,推动公证机构实质化运行。2024年以来,全省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5.4万余件。
在激发仲裁发展活力方面,指导支持仲裁机构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推进涉外仲裁服务,扩大仲裁社会影响力。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仲裁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仲裁职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指导兰州仲裁委员会推进“一带一路”兰州国际仲裁院建设,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高效的甘肃仲裁法律服务。2024年以来,全省仲裁机构累计受理案件2830件,涉案标的额63亿余元。
文章来源 | 法治日报
记者 | 周文馨 赵志锋
编辑 | 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