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潮州工夫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于潮州家中安然离世,享年89岁。其一生为潮州工夫茶及中国茶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茶界泰斗陈香白 羊城晚报资料图
资料显示,陈香白1938年出生于香港,后因战乱随父母回潮州。早年家境贫寒入私塾,师从佃介眉。在其家中,陈香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担任茶童时接触潮州工夫茶,细致的泡茶步骤在他心中种下工夫茶种子。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香白因喉疾接触草药治疗,研读《神农本草经》后对茶的药用价值产生兴趣,进而探索茶文化。1997年退休后,他开始系统研究潮州工夫茶艺和中国茶文化,深入凤凰山区体验茶叶制作。
1990年6月,陈香白发表论文《潮州工夫茶之道之美与儒家思想》,首次系统阐述工夫茶与儒学的深层关联。此后不断发表相关论文,挖掘阐释潮州工夫茶文化内涵。他首创的“七义一心”说影响深远,厘清中国茶道、工夫茶与潮州工夫茶的关系,论证《茶经》为工夫茶元典。
“陈香白老师乃潮州工夫茶文化现代理论的奠基人。他对潮州工夫茶怀着炽热且持久的热爱。他治学极为严谨,著作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学术的敬重和对真理执着的追求。是他开辟了潮州工夫茶现代学术理论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才使潮州工夫茶得以传承、发展和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国家级传承人叶汉钟表示。
在技艺传承方面,陈香白与儿子陈再粦共同整理出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将冲泡流程规范为21个精准步骤,被业界视为工夫茶技艺教科书。
为将潮州工夫茶推向世界,陈香白赴多国展演茶艺,以双语阐释“和”文化内核,其著作《中国茶文化》被翻译成三种文字。在国内,他通过开办培训班、参与非遗展演等培养传承人,2000 - 2020年累计授课超3000课时,直接指导超200名茶艺师,间接影响从业者逾万人。
他笔耕不辍,撰写《中国茶文化》等研究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报刊发表茶论文几十篇,让潮州工夫茶文化通过文字跨越地域,传遍四方。
叶汉钟表示:“老师已然离去,我的悲痛至今还难以平复。我打心底感激陈老师为潮州工夫茶所做的贡献,心中对他充满敬重。我怀着无比真诚与崇敬之情向老师的家属致以慰问。老师虽已不在,但那象征他热爱的茶香如同他的精神,永远弥漫于空气中。”
文 | 记者 曾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