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汉晋之际多见单名,为何东晋以后却能常见到双名呢
2025-07-28 13:39

图片

图片



秦汉以降,魏晋兴起。于史书所见人名,有趣之处颇多,如单名与双名的明显差异:两汉时期共有23位帝王,竟然都是单名;三国魏晋诸多风云人物,也大抵为单名,如曹操、刘备、夏侯玄、司马昭……

世人热衷于取单名,似乎是汉晋时期的时代特色。先秦时期的霸主,如晋文公重耳、齐桓公小白,都是双名;及至东晋以降,高门世族取用双名也屡见不鲜,如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操之、王献之、王凝之……

那么,为何汉晋之际多见单名,而东晋以降,双名却开始变多了呢?

图片
上图_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

一、社会上层趋向于单名化

现存于河南省偃师商城博物馆的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中,录有24个人名,其中单名与双名者各占一半。须知,该“石券”出土于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东汉时属河南尹缑氏县,距离都城洛阳也不远。由此可见,在东汉政治中心的辐射范围内,普通民众在单双名的选择上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这似乎与我们的认知大有不同。正如开头提到的,观汉晋时期的著名人物,的确是单名居多。只能说,这两种现象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传于后世之名,多见于史书或石刻碑文;问题是,能够青史留名或立碑留名的人,几乎都是官员、士大夫以及王公贵族之家。

再结合下图,便不难得出结论:两汉时期,社会上层的单名化趋势,一直在不断加强;及至汉末魏晋时代,蔚为大观;而在东晋南朝以后,双名化的倾向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图片
上图_ 汉晋之际单双名对比

二、避讳制度下的单名化倾向

显然,这与皇帝的“带头作用”离不开关系。两汉23位帝王,皆为单名;而有意思的是,其中三位皇帝原本为双名,后才改为单名,他们分别是汉昭帝刘弗(刘弗陵)、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与汉平帝刘衎(刘箕子)。此三者,既已贵为天子,又为何不嫌麻烦地把名字改为单名呢?

因为在避讳制度下,皇帝若不改单名,将会有更大、更多的麻烦。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非常重视名字,认为它与自己的安全、健康、命运息息相关;这便导致名字不可轻易示人,更不能随便让人使用。因此,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尊长或君主的敬畏,往往会对他们的名字加以避讳,久而久之,避讳制度便出现了。

图片
上图_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连环画

民间有个很出名的谚语,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说的是田登担任郡守后,命地方百姓避其名讳,于是便改“灯”为“火”,结果闹出了“上元节放火三天”的笑话。可见,避讳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有多深远。

中国的避讳制度大约起源于周,成于秦汉年间,兴于唐宋之际,及至明清时期变得更加严格;直到民国成立后,它才被废除。秦汉时期,避讳制度趋于成熟,为避讳皇帝之名,与之相关的地名、人名、书名等,统统要被替换掉。如汉光武帝名刘秀,秀才便被改为茂才;又因为汉明帝名刘庄,所以《庄子》一度“改头换面”成了《严子》。

据《礼记·曲礼上》记载:“礼不避嫌名,二名不偏讳。”由此观之,先秦时期的避讳较为宽松,人们非但不用避讳同音字,在遇到双名时,也只要注意两个字不连用就行了。看来,这就是先秦时期双名常见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片
上图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然秦汉以来,封建制度确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治阶级对避讳制度的要求更甚于从前。彼时,非但每个字需要避讳,就连同音字也要避讳。

如秦始皇名嬴政,“政月”避讳为“正月”,且“正”字要读平声;又如汉武帝名刘彻,结果“彻”与“辙”二字都要避讳,“车辙”就成了“车通”。这么做有个很明显的弊端:它很容易造成地名、书名、人名的混乱。

是以,为尽量减少因避讳制度带来的麻烦,皇帝不仅多以单名为主,还经常使用生僻字,毕竟,“难言而易讳”。正如后世的大明王朝,皇族朱家还造出了一张“元素周期表”出来。

有皇帝的亲身示范,其他王公贵族见状,也纷纷学着取了单名。当然,一些皇族、外戚的名字有时也须避讳,则是促使社会上层倾向于单名化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汉高后吕雉,为避讳其名,人们便将“雉”唤做“野鸡”;又如孝元皇后之父王禁,让“禁中”一度被改为“省中”。

图片
上图_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三、王莽改制的进一步推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王莽掌权时,曾推动“去二名化”。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此事亦见于其本传。

不过,有人曾表示反对。如宋人邵博所言:“王莽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又遣使讽单于为一名。东汉士大夫以操节相高,遇莽之事必唾也,乃终其世谨一名之律,何也?”在他看来,王莽篡权已为士族不耻,故而其政令应该很难在贵族士大夫阶层中推行下去。

诚然,汉平帝刘衎改单名,或许是碍于王莽“淫威”;但在此之前,还曾有昭帝、宣帝两人“去二名”。这便意味着:“去二名”由来已久,而王莽此举也不过是顺水推舟。那么,一个本就被社会上层承认并习惯的规矩,总不能因为王莽在后面推了一把,其他人就要避之如蛇蝎吧。

是以王莽的“去二名化”虽然并非是单名化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但的确对这种现象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既然如此,为何到了东晋南朝以后,社会上层又出现了很多双名呢?

图片
上图_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

四、东晋南朝以来的双名化趋势

东晋后期,高门世族之间开始流行一种新兴的取名方式:在单名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无实际意义的虚字,如“之”、“道”、“僧”、“灵”等。

陈垣在《史讳举例》中说:“晋王羲之子知名者五人:曰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徽之子桢之,献之嗣子静之。祖孙父子,皆以‘之’为名,不以为嫌也。(南朝)宋王弘子僧达,孙僧亮、僧衍,从子僧详、僧绛、僧虔,从孙僧祐,叔侄皆以‘僧’为名,不以为嫌也。”

图片
上图_ 东晋的文人雅士

这种奇特的“双名”,反映了世族门阀在信仰、思潮上的某种倾向。以琅琊王氏为例,作为时代“弄潮儿”,王氏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下,不仅发扬了玄学,也曾接受过佛学思想,如颇负盛名的竺法深与道敬法师,皆出身于琅琊王氏。因此观之,王氏中大量出现“之”或“僧”的例子,便不难理解了。

当然,也有些字具有实际意义,这显然是家族对于族中子弟的一些要求或祝福,比如宋武帝刘裕的子侄辈,皆是“义”+名的形式,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宋文帝刘义隆和《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

图片
上图_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除此之外,晋宋之际的双名化趋势,还有可能是受到了胡风影响。须知,在此之前,大批胡人进入中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胡之间的文化交融。而衣冠士族虽然被迫南渡,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不少受到胡风影响的侨姓来到了南方。

正如沈德符所说:“至魏晋后,渐不复然,至五胡盗中原,胡名遂用三四者。”看来,少数民族中的双名现象(如拓跋力微、沮渠男成等),的确对东晋南朝的双名化趋势造成了不小影响。

参考资料:
〔1〕《汉书》《礼记》
〔2〕黄清敏 《汉晋人物单名现象试探》
〔3〕魏斌 《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


图片

最新文章
镇坪县长寿药膳美食选拔赛!邀你共赴“棋”“味”长寿之约!【959推荐】
当秦巴晨露浸润黄连叶尖药乡烟火缠绕天麻醇香一场交织着康旅韵致与舌尖巧思的盛会正沿着镇坪县城徐徐铺展7月31日至8月2日,镇坪
以色列计划“全面军事占领”加沙并围困活跃城市,计划得到特朗普首肯
新华社援引以色列媒体28日报道称,以安全内阁正在考虑对加沙地带进行“全面军事占领”,并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活
嘉信理财交易员Q3市场情绪调研:43%看涨加密货币、32%看涨现货加密ETF
金色财经报道,金融行业巨头(Charles Schwab)公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交易员情绪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交易员的整体市场乐观情绪显
今年上半年 山西社会融资存量规模达6.9万亿元
7月31日,从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举行的2025年上半年山西省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获悉,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存量规模达6.9万亿元
武清区举办“寻美武清”主题活动暨网络人士交流联谊活动
2025年7月31日,区委统战部、区委网信办联合举办“寻美武清”活动暨网络人士交流联谊活动,区委统战部、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同志
《扫毒风暴》大结局,马英子漂亮有才,为何卢少骅牺牲她偏爱哑女
段奕宏、秦昊主演的缉毒大剧《扫毒风暴》大结局了,卢少骅逃亡多年,终于被警方抓到,成功判了死刑,林强峰和卢少骅的猫鼠游戏,
城市更新推进情况报告:上海862个公园24小时开放 超目标完成“千座公园”计划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7月31日报道: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30日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近年来城
国产视频生成再突破!从影视级短片到远洋亲情连线,AI让天涯变咫尺
给专业导演配齐创作助手,还帮远洋海员实现“视频自由”。作者 | 陈骏达编辑 | 漠影起猛了,AI现在都能生成武打戏了,还是人虎搏
三全食品斥资13亿赴澳建厂 本土冻品企业出海步调不一
中经记者蒋政北京报道一直鲜有披露境外营收的(002216.SZ),突然筹划在海外投资建厂事宜。根据该公司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计划
国补持续下发,富森美再迎政策利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