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丹阳两只杜宾犬引发的风波,在网上引发热议!
许多网友对文明养狗,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上也引发了关于“文明养狗”的大讨论!
如今,江苏丹阳杜宾犬事件,尘埃落定!
据红星深度消息,警方找到养狗当事人,双方在派出所协商解决,养狗人还带着礼物登门道歉,小区也将张贴警示语提醒文明养狗。
那么,对于这件事,朋友,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下面,谭天道地,简单谈谈看法和理解。
事件最初发酵时,网友最关心的是 “狗主人是谁”。
毕竟,未拴绳的大型犬出现在小区,像两只 “移动的安全隐患”,让居民提心吊胆。
找到主人,仿佛是给事件画上了第一笔句号。
但谭天道地认为:比找到主人更重要的是,对违法者的惩戒,以及文明养犬的宣传和执行!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这么多年,不文明养犬,之所以日益严重,除了与个别人的素质有关外,还与文明养犬的宣传和执行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不文明养犬者,如果处罚,真正让他感到痛了,那么,他才会长记性,才能深有体会!
如果只是“隔靴搔痒”,那么,毫无意义,他下次,还会再犯!
只有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者痛彻心扉,才会有效果!
朋友,对此,你是否也有同感?
小区要贴警示语了,“文明养狗、遛狗拴绳” 的提醒很必要,但谭天道地认为:光靠标语不够。
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要是没人遵守,再醒目的标识,也成了摆设。
有数据显示,我国宠物犬数量已超 1 亿只,犬只伤人、扰民事件每年都在发生。
问题的核心,不是狗狗 “不听话”,而是主人 “没规矩”。
比如遛狗不拴绳,看似是给狗 “自由”,实则是把风险转嫁给了他人。
杜宾犬属于大型犬,按不少地方规定,本就需要更严格的管理。
谭天道地认为:长远来看,还得靠规则 “长牙”!
比如对不文明养狗行为明确处罚标准,物业加强巡查,社区建立宠物登记制度。
养宠物是个人自由,这无可厚非!
但自由的边界,是不影响他人。
就像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偏爱热闹,在小区这个公共空间里,“各退一步” 才是相处之道。
国外不少地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比如德国,养狗前要通过 “宠物饲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如何应对犬只攻击行为;
日本规定,遛狗必须随身携带拾便袋,违反者会被罚款。
这些规则看似 “麻烦”,实则是在保护所有人的权益 —— 养狗人能更科学地照顾宠物,其他人也能安心享受公共空间。
谭天道地想说:丹阳的这起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宠物管理的漏洞,也照出了改进的可能。
找到主人只是开始,真正的文明养狗,是每个主人都把 “拴绳”“清理粪便”“不扰民” 当成习惯,是社区里 “人犬和谐” 不再需要靠 “警示语” 来提醒。
毕竟,宠物是生活的伙伴,而不是破坏公共秩序的 “麻烦制造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