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中华|这个香港的展览,让甲骨文“活”了

   日期:2025-08-03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soyinfo.com/mobile/news/show-htm-itemid-1392.html
核心提示:你以为甲骨文只躺在历史书里只有考古学家才看得懂?错!它不仅“火”了还彻底“活”了一片骨头、一部宇宙、一场沉浸体验,前几日
你以为甲骨文只躺在历史书里
只有考古学家才看得懂?
错!它不仅“火”了
还彻底“活”了

一片骨头、一部宇宙、一场沉浸体验,前几日落幕的《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用三件刷屏级展品,搭起了一条从实物到想象、从考古到未来的“文化穿梭通道”。


一片甲骨惊天下:
非遗还原的“屯南甲骨”

它不是普通的展品,而是用国家级非遗技艺一比一复刻的甲骨文“明星本骨”——屯南甲骨。

原件出土于殷墟,通体契刻着93个清晰有力的甲骨文,记录商王祭祀田猎的问卜实况。文字排布有序、笔锋犀利,不仅展现了商代书写的精致水准,更刻下了中华文明早期的信仰与思维。更巧的是,这片牛肩胛骨的形状酷似“骨”字,因此曾登上国家纪念邮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字片”。

展览通过非遗工艺复原,让三千年前的汉字之根,以最真实的质感出现在香港观众面前。对于香港同胞来说,非遗技艺的引入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再现”,更是一种文化的“共振”。

图片

中国人东方哲思的展现:
动画《甲骨文·宇宙》

谁说甲骨文只属于博物馆?在数字艺术作品《甲骨文·宇宙》中,它成为穿越古今的宇宙语言。

《甲骨文·宇宙》通过“甲骨文字+罗盘结构”,构建出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融合星座图腾、中国传统造型与东方哲思,演绎“天人合一”的世界叙事。

图片
这场文化与科技的奇妙联动,让甲骨文摆脱“古董滤镜”,以东方哲思的语法对话未来语境,连接文化想象与城市认同,在香港的数字时空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亲历大邑商:XR沉浸式电影
《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

《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XR沉浸式电影,此次在香港全球首映。影片融合XR虚拟现实、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多项技术,构建出一个可步入、可交互、可沉浸的“大邑商”空间。

观众戴上智能设备,即刻“穿越”回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世界:泛舟洹水、步入宫庙、亲历祭祀,占卜龟甲间,古人祈天问命的仪式逐一还原。动态甲骨文字汇聚成“神谕洪流”,在眼前铺陈出王子出征、祭祀天地的宏大场景,让沉睡千年的文明在数码光影中重获张力。

当文字化为可交互的视觉体验,甲骨不只是过去的记忆,更成为未来叙事的一部分。在数字语境下,它焕发出新生,也开启了香港与中华文化“共感”的新路径。

图片
从安阳到香江,是一次文明的“双向奔赴”。展览虽落幕,文化种子却正在发芽。据了解,9月至12月,甲骨文将走进香港10所中小学。通过工作坊、XR电影和汉字创意课程,甲骨文将在校园中继续“焕活”。让孩子在汉字的童年里遇见文明,让青年在古文字中看见科技,让城市在文化连接中感受归属。

汉字的根,从骨刻开始;文化的桥,从甲骨连起。三千多年前的它们,在今天的香港,和人们说了声——“你好”。



监制/胡翼 宋雪 蒋蔓菁
主编/张蓓 
编辑/朱红娜
值班编辑/王亦佳
合作单位/香港电台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