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释永信的瓜一直在网络上流传,很多读者都过来问我怎么看这件事。
实际上,我早在几年前就写关于释永信的事了,所以对于如今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我是完全不意外的,所以关于释永信的瓜,今天我就不吃了。
这两天我一直在关注的,其实是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
在这次大会上,我们能看到机器人在流水线搬砖的画面:
还能看到机器人卖东西和收银的画面:
甚至还能看到机器人和人类打拳击的画面:
据说如今在这次大会上参展的机器人公司,已经由去年的十多家,增加到了今年的八十多家。
机器人这类人工智能确实很能吸引人们关注。但是在这次大会上,另一个很吸引我眼球的,则是AI眼镜。
我记得以前网络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是“消灭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支付宝”,而当看到人工智能大会上一些公司展示出的AI眼镜后,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一句话就是——消灭手机的,很可能不是智能机器人,因为我认为消灭手机的,很可能是AI眼镜!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机器人这种东西,个头是比较大的,所以就轻便性而言它肯定就不如手机。毕竟我们不可能每次出门都带着一个机器人出门。
但是眼镜就不一样了,眼镜这种东西的第一个优势,就是轻便。而且当我当看到展厅里的一些工作人员在展示他们公司的AI眼镜时,这些东西确实刷新了我对科技的认知。
例如在阿里+夸克的展位,这位阿里的小哥就在向大众展示他们的AI眼镜:
这款眼镜,名叫“夸克AI眼镜”,是阿里首款自研的AI眼镜。
这位小哥在展厅上展示这款眼镜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这款眼镜,是可以在镜面上显示出一些图像的:
在眼镜镜面上出现画面,这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AI眼镜做不到的一个技术。
而且这款能显示画面的AI眼镜相比于其他的这类头戴式的显示器,也不会显得那么笨重。
而且更让我意外的是,这款阿里自研的夸克AI眼镜,还是不少打工人的福音。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例如当老板带你去办公室训话,或者开会的时候让你做会议纪要的时候,这款眼镜,则能自动对老板说的话录音,然后自动筛选出重点,最后自动帮你整理要点然后上传保存,让你不再因为记不住老板的话而焦虑。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款眼镜,还有分析、比价的功能。
什么意思呢?
就是例如你在逛街的时候,你看到一个好商品,但你又觉得价格有点贵,此时你就可以让这款眼镜帮你分析比价,看看这个商品是否在淘宝上购买能更加实惠。
而且不仅如此,这款眼镜,还能帮你在出行的时候结合高德地图给你做导航服务,甚至还可以在你去旅游的时候给你当导游。
而如果你去出差了,它还可以在你出差的时候帮你点外卖,帮你做方言翻译或外语翻译,同时还可以助你实现飞猪商旅提醒等功能。
而如果当你在买东西,双手拎着袋子不方便支付的时候,此时你只需要用这款眼镜看向二维码,同时告诉它需要支付多少钱,它就能帮你轻松支付,让你彻底解放双手。
以上,就是这款眼镜上市后能实现的功能。
而根据阿里的自研能力,我认为这款眼镜今后能帮很多打工人实现上班“摸鱼自由”,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目前很多上班族最害怕的,就是当自己在上班摸鱼的时候,老板突然出现在自己身后的这种情况。
而这款眼镜,我认为大概率是能帮打工人解决这种恐惧的。因为这款眼镜是配备多个摄像头和录音设备的,所以今后当老板从远处走到我们身后的时候,这款眼镜肯定也是可以通过摄像头或者通过声音识别出老板的脸型甚至脚步声,然后立刻给我们发出提醒,让我们彻底摆脱自己在上班开小差的时候老板突然出现在身后的那种恐惧感。
还有我们在打德州扑克的时候,我认为今后这类眼镜肯定还可以分析对手手上还剩哪些牌,同时分析对方的表情然后判断对方可能会怎么出牌,等等……
以上的这些场景,其实就是AI眼镜能做到,但是手机则无法做到的场景。所以我认为,AI眼镜这种产品,一旦被普及开来,它是有取代手机的可能性的。
要知道,人类之所以能获取信息,主要就是通过眼睛和耳朵这两个器官来获取信息的。而眼镜,则是最靠近眼睛和耳朵的一种设备。
据研究报道,人类日常获取的80%的信息,都是靠眼睛和耳朵。而AI眼镜则是直接卡在人类的眼睛和耳朵这个黄金位置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都会从这里收取进来,所以看东西、听声音的时候,使用AI眼镜的人则根本不用费劲掏设备。
而且眼镜这种东西,它还能跟着人到处窜——在办公室里开会的时候,它能帮忙记笔记;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它扫一眼就知道哪家猪肉便宜;挤地铁坐出租车的时候,它还能在你眼前直接给你画导航路线,这就是手机无法做到的场景。
所以,如果一旦这类AI眼镜普及开来,那么“我出门忘带手机了”这句话,在数年后很可能会从一种“恐慌的感觉”,变成一种“炫耀的资本”。
所以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在看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判断趋势。
特别是一些巨头(例如阿里、腾讯)开始布局的领域,这就很可能是一个趋势。而身为中产阶级的我的一些读者们,我是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关注这些趋势的。
千万不要觉得AI眼镜这种东西是巨头才能玩的游戏,我们小老百姓只要够心细,也能从这个产业链中分杯羹的。
就像当年手机刚火起来的时候,搞手机贴膜、手机壳的人,都赚了一笔;还有之前新能源汽车刚火的时候,到新能源汽车厂的新选址地开个瓦楞纸包装厂,给新能源汽车零件提供零件包装的人,也都赚了一笔。
所以当AI实体商品(例如AI眼镜、AI机器人)即将大规模出现的时代,普通人也是有一些机会的。
什么机会呢?
例如:
① 提前了解一些AI实体商品方面信息,学一些简单的AI产品保养维护服务,比如清灰、换电池、换零件等,后续看看有没有可能以此开个实体店或网店,给用户提供需求,等等。
② 再如在某些工业区附近或者AI商品体验店旁边,策划开个相关AI商品配件店,重点卖电池、传感器等等小东西,进货则在阿里巴巴找佛山、东莞的批发工厂,先拿样品试用,看看可行性。
③ 再如可以提前想一下,是否可以在淘宝提前开设 “AI眼镜管家”、 “AI机器人服务小店”等店铺,为用户提供远程调试服务,等等。
④ 还有在微信小程序提供AI眼镜健康周报,分析心率、用眼时长等数据,或者为健身房开发训练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眼镜捕捉用户动作,生成个性化训练报告,然后收取费用,看看是否可行,等等。
⑤ 再如注册一些自媒体,主要录一些《100个AI眼镜提升效率的技巧》视频课程或者录制一些《AI商品使用伦理争议》的短视频,然后通过平台流量分成、带货或者知识付费课程,看看是否有变现的可能性,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我看到AI眼睛后衍生出的一些思考。如果各位觉得有用,就点个赞或者收藏一下,如果觉得没用,就当我在闲聊瞎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