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民航
国有防则立,民有防则安。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着眼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国防教育体系,完善了大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大中小学国防教育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连贯性。要坚持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运用系统思维,按照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原则,以教材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教育评价一体化为着力点,推进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切实解决“各管一段”“分而治之”的问题。
推进教育教材一体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指出,依据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由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针对本部门、本地区的特点组织编写国防教育教材。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成立大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坚持教材目标的整体性、教材内容的贯通性、教材组织的系统性,着眼不同学段差异,编写各学段全面覆盖、内容衔接的教材。要着力构建完备的教材体系,系统阐释国防理论、国防技能、国防形势与任务等教学内容,有效解决各学段教材内容衔接不紧、低效重复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自编教材和辅导读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国防教育中的支撑作用。同时,完善教材编审管理制度,规范教材编写和审查,确保教材的政策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推进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连接教与学的船和桥,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采用各有侧重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应注重启蒙式教学,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看国家版图等方式进行感观教育,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防意识。初中阶段应注重体验式教学,利用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开展情景教学、参观见学,常态化开展少年军校、国防夏令营等实践活动,使初中学生掌握初步的国防知识和技能。高中阶段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应注重军事训练,将课堂教学和军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国防意识;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防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国防意识。进入数智时代,要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国防教育理念,运用抖音、AI智能等信息技术,利用微课、慕课、智慧课堂等教学手段,建立教育教学新模式。
推进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是立教之本,强教必先强师。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指出,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招聘退役军人。要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退役军校教员到普通高等学校任教,推动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校任教,聘请驻地军事机关的现役官兵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区域化国防教育中心,统筹使用同一区域内的大中小学国防教育师资。全面加强不同学段国防教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和实践协同,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增强一体化意识。
推进教育资源一体化。教育资源是教育的重要保障。在全民国防教育日要面向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国防教育基地,推动普通高等学校校史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定期向中小学生开放,实现大中小学共商共建共享线下国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国防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汇聚各学段国防教育资源,包括国防教育课程、国防知识、武器装备、军事科技、世界局部战争等内容,实现大中小学共商共建共享线上国防教育资源。推动大中小学与驻地军事机关合作,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到学校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国际安全形势宣讲、军事技能培训等活动,学校为部队官兵提供文化教育和科技培训资源,实现军地共享国防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评价一体化。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要研究制定大中小学国防教育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将学校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督导体系,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与驻地军事机关联合制定督导评价方案,定期组织国防教育督导评价,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价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要建立国防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将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纳入学校课程总体评价体系。中小学校要将国防教育纳入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驻地军事机关要把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军训工作专项督查制度,评估学校军训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