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苏童的全新长篇力作《好天气》出版,故事以城乡接合部两个家庭、两个同名女主人,以及一群同龄少年展开,失踪的孩子、离奇的病症、变幻莫测的彩色天空,让两个家庭的命运发生了反转。小说围绕咸水塘区域城乡接合部两边的发展变迁展开,写发生在南方这片土地上的爱恨悲欢。
小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写起,我(邓朝阳)母亲蒲招娣因婆婆棺材的问题到塘西萧木匠家讨要说法,由此展开塘东蒲招娣家和塘西黄招娣家几十年的各种交集。弟弟邓东升的出生和其荒诞行为,以及黄招娣儿子好福的失踪,再次掀起波澜。时代日新月异,裹挟了塘东塘西人的命运,象征着各种天气的水泥厂、炭黑厂、硫酸厂相继倒闭,咸水塘迎来了好天气,两个家庭也因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小说题材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从卫生运动、破除封建迷信,到生产方式变迁、企业兴衰、城乡剧变,通过一个个奇谲瑰丽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时代几代人的风云变幻。
《好天气》中,苏童以一贯的少年视角看残酷的成年世界,主线是一个找孩子的故事,却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白天气、黑天气、酸天气;鬼鹅、鬼凳、绿眼泪、大小驼子等,让人浮想联翩。小说中的居民对周遭恶劣环境竟毫无察觉,长期深陷其中却浑然不觉。于是,人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我的母亲”分辨不出黑白,“我的弟弟”开始流淌“绿眼泪”,“绿眼泪是酸天气分泌的”还是“遗传”成为一个吊诡的问题。“好天气”已非简单的气象概念,关联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乃至生死存亡。
小说中的女性大多生活得不堪,但她们有股生命的韧劲。无论是两个同名都叫招娣的母亲,还是卖掉弟弟的塘西两姐妹,她们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争取,每个人都为活着、活得更好用尽了力气。在该书分享会上,苏童喊出一句口号:为世界上所有叫“招娣”的女性出一口气。“姐姐好像不值得一个正式的名字,总是叫‘招娣’‘带娣’‘喊娣’之类的,对这种思想的批判,在我以前的小说里也做过努力。这次的设置更加惊悚,萧木匠的儿子好福是怎么丢的,跟他的姐姐有什么关系?我甚至在小说前半部分特意营造了一点假象。会不会写得太狠了?我转念一想,就狠一点吧,为所有的‘招娣’出一口气。”
苏童除历史小说外,几乎无一例外会在小说中提到他建立的文学原乡:香椿树街。虽然《好天气》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咸水塘两岸,距香椿树街约800米距离,但仍然多处写到香椿树街,咸水塘的天空是彩色的,到了香椿树街会发现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是真正的好天气。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叶子认为,《好天气》有近于古典范式的美,结构均衡,线索清晰,用近似制图学的工整,铺就从有限通往无限穹宇的道路。它通向的并非稳定而坚固的永恒黑暗,因为怪奇世界,死中有生,可以趋近我们不曾触及的光。
(大众新闻记者 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