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货币的版图中,以USDT和USDC为代表的传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有效降低了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性,但其储备资金的潜在收益并未直接回馈给持有者本身。这种“闲置成本”和投资者对链上原生收益的天然需求,共同催生了稳定币领域的进化方向:生息稳定币。
生息稳定币可以使持有者在不牺牲价格稳定性的情况下,赚取类似于传统银行存款的回报。目前生息稳定币总市值约为72亿美元,24小时交易量超过5,600万美元。目前生息稳定币市场基本被Ethena的sUSDe和sUSDS二者所主导,共计掌控约77%的生息稳定币流动性。
当前市场上的生息稳定币已形成多层次产品体系,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可分为低、中、高三类,代表性产品分别为USDM/USDY/USDtbs、sDAI/sUSD、SUSDe。
sUSDe,即“Staking USDe”,是用户将USDe质押在Ethena协议中后获得的衍生代币。在质押时,系统会1:1发放sUSDe作为质押凭证。这种创新型代币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它始终保持与美元的稳定锚定,确保随时可按1:1比例兑换回USDe;其次,其收益机制采用“价值增长”模式,即通过sUSDe代币本身的升值来实现收益复利。
Staking机制的存在,也是近期类似Robinhood这样的公司可以在链上扩张的基础。根据其在6月30日发布的公告,Robinhood在美国上线以太坊(ETH)和Solana(SOL)的质押服务,用户可通过支持网络运行来获得奖励,这意味着Robinhood的用户可以利用staking机制帮助其建立更加可靠的生态系统,并作为其不断扩张的基础。未来,随着再质押等创新普及,Staking将进一步降低机构参与DeFi的门槛,推动代币化经济从“实验”走向“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在数字货币的版图中,以USDT和USDC为代表的传统稳定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锚定美元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存储和交易媒介,有效降低了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性,成为连接现实世界与链上生态的“价值锚点”。然而,这类稳定币的核心目标在于“保值”而非“增值”。持有者虽然规避了市场的大幅波动风险,却也意味着其储备资金的潜在收益——尤其是在通胀环境下——并未直接回馈给持有者本身。这种“闲置成本”和投资者对链上原生收益的天然需求,共同催生了稳定币领域的进化方向:生息稳定币,又称收益型稳定币。
什么是生息稳定币?
生息稳定币可以使持有者在不牺牲价格稳定性的情况下,赚取类似于传统银行存款的回报。目前生息稳定币总市值约为72亿美元,24小时交易量超过5,600万美元。目前生息稳定币市场基本被Ethena的sUSDe和sUSDS二者所主导,共计掌控约77%的生息稳定币流动性。
生息稳定币是一种结合了价格稳定性和被动收入的数字资产。它们通过多种策略实现收益,主要包括三类:1.RWA收益化:通过持有美国国债、银行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获取基础收益。2.DeFi策略收益增强:在RWA基础上叠加借贷、流动性挖矿等链上操作提升收益。3.衍生品对冲套利:利用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创造高收益。
当前市场上的生息稳定币已形成多层次产品体系,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可分为三类:
低风险保守型产品:该类产品以国债储备为核心收益来源,年化收益率通常在3%-5%之间,代表产品有USDM(MountainProtocol发行)、USDY(OndoFinance发行)、USDtb(BlackRock与Ethena合作发行)。
中风险平衡型产品:结合RWA与DeFi收益,年化收益率提升至5%-8%。代表产品有sDAI(MakerDAO发行)、sUSDS(SkyEcosystem发行)。sDAI通过DAI储蓄利率(DSR)模块为用户提供收益。用户可以将DAI存入DSR,获得代表存款和累积利息的sDAI代币。收益来源于MakerDAO协议的稳定费用,即借款人支付的利息。sUSDS采用混合型RWA+DeFi模型,基础收益来自代币化美国国债,额外收益来自Spark借贷,通过SkySavingsRate(SSR)动态分配。
高风险高收益型产品:依赖加密市场对冲策略,收益率可达8%以上但波动显著。代表产品为EthenaLabs的sUSDe(Staked USDe),用户将USDe质押到Ethena的协议中,换取sUSDe,sUSDe代表质押的USDe以及由此产生的收益。
sUSDe如何运作?
sUSDe,即“质押的USDe”,是用户将USDe质押在Ethena协议中后获得的衍生代币。在质押时,系统会1:1发放sUSDe作为质押凭证。这种创新型代币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它始终保持与美元的稳定锚定,确保随时可按1:1比例兑换回USDe;其次,其收益机制采用“价值增长”模式,即通过sUSDe代币本身的升值来实现收益复利。与传统质押方案不同,用户既不需要领取额外奖励代币,也不依赖平台分红,只需持有sUSDe就能自动获得收益——虽然钱包中的代币数量不变,但每个sUSDe的实际购买力会随时间不断增加。
sUSDe的收益机制与USDe紧密相关,二者共享相同的收益来源但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本质上,sUSDe是USDe的收益复利增强版本,其底层收益均来自Ethena协议为USDe生成的收益。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收益的呈现形式与累积方式:持有USDe时,用户需要主动管理收益,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申领或复投才能实现增长;而转换为sUSDe后,收益会通过代币内在价值增长的方式自动实现复利,虽然钱包中显示的sUSDe数量保持不变,但每个代币对应的USDe价值会随时间提升。初始状态下,USDe与sUSDe保持1:1的刚性兑换关系,但随着收益持续累积,sUSDe会逐渐脱离面值约束形成内在溢价。例如当协议年化收益率为10%时,持有100 sUSDe一年后仍显示为100个,但实际可赎回的USDe将增至110个。
Staking机制如何运作?
而“质押”以及USDe收益机制是sUSDe能够扩张的关键。质押(Staking)是区块链领域的一项重要机制,指用户将持有的加密货币存入特定协议或智能合约,以支持网络运行并获取相应收益的过程。这种机制在权益证明(PoS)公链中尤为重要,它通过代币持有者锁定资产的方式取代传统工作量证明(PoW)的挖矿模式。质押在区块链生态中主要有三个功能:首先是维护网络安全,例如以太坊2.0要求验证者质押32个ETH来参与交易验证;其次是产生被动收益,用户通过锁定代币可以获得可观的年化回报;最后是参与治理决策,许多去中心化协议要求用户质押代币才能获得投票权。进一步看,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质押可分为链上原生质押、DeFi协议质押、收益型质押和流动性质押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收益模式和风险特征。
与传统金融的银行存款相比,质押虽然同样通过锁定资产获取收益,但存在显著差异。区块链质押完全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无需依赖银行等中介机构,具有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同时,质押收益率通常远高于传统存款利率,这是由加密市场的特殊供需关系决定的。但相应地,质押也面临智能合约风险、代币价格波动、流动性锁定期等特有风险。
USDe收益机制。USDe是Ethena协议发行的合成美元稳定币,其运作机制基于独特的加密资产对冲策略。协议首先将用户存入的抵押资产(如ETH、BTC等)转换为流动性更强的衍生品形式,同时在永续合约市场建立等值的空头头寸,通过这种“现货多头+永续合约空头”的对冲组合锁定美元价值。这种设计使USDe能够维持1:1的美元锚定,同时通过捕获永续合约资金费率收益和底层资产的质押收益来生成稳定回报。USDe的价值稳定性依赖于动态对冲系统的持续运作,当抵押资产价格波动时,协议会自动调整衍生品头寸以维持完全对冲状态。
Staking机制的存在,也是近期类似Robinhood这样的公司可以在链上扩张的基础。根据其在6月30日发布的公告,Robinhood在美国上线以太坊(ETH)和Solana(SOL)的质押服务,用户可通过支持网络运行来获得奖励,这意味着Robinhood的用户可以利用staking机制帮助其建立更加可靠的生态系统,并作为其不断扩张的基础。Staking释放了闲置代币的效用,用户无需卖出代币即可获得被动收益,而项目方则通过质押池积累流动性,支持生态发展(如DeFi借贷、衍生品协议)。Robinhood等平台通过提供Staking服务,将用户资产转化为网络安全的“燃料”,同时增强用户粘性。未来,随着再质押等创新普及,Staking将进一步降低机构参与DeFi的门槛,推动代币化经济从“实验”走向“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