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人民医院健康科普:处暑——养生密码

   日期:2025-08-26    作者:z4y67 移动:http://ww.soyinfo.com/mobile/quote/285.html

处暑是夏秋交替的关键节气,养生需注重“滋阴润燥、收敛阳气”。此时昼夜温差增大,天气逐渐干燥,需通过饮食调整、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秋燥”和季节性疾病。

早睡早起伸懒腰

处暑一到,起居作息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需注意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早睡早起,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

其中,“早睡”可调养人体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大家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预防“秋乏”,有条件者,还要适当午睡。

生津健脾清燥润肺

为免燥邪伤人,秋季饮食当“以润为贵”。秋季燥气当令,燥伤肺,在饮食方面,人们应多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平时可选取百合、银耳、川贝、莲藕、荸荠、梨、蜂蜜等具有润肺清燥功效的食物。

在补充动物蛋白方面,除蛋、奶外,鸭肉富含营养成分,滋阴清热,生津健脾,是秋凉之始的不错选择。

适度舒缓不过汗

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损耗津液。早晚气温较低时,可增加肩颈、腰背部位的拉伸,预防关节受凉。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忌立即吹空调或喝冷饮。

静心防“悲秋”

秋燥易引发烦躁情绪,可多进行冥想、书法、园艺等活动,保持心态平和。遇到焦虑时,可按摩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或按压耳部神门穴,帮助疏肝理气。多与亲友沟通,避免情绪郁结。

保暖防燥是关键

1、防温差感冒:随身携带薄外套,重点保护大椎穴(颈部后方凸起处)和腹部,避免早晚受凉。 

2、防皮肤干燥:洗澡水温控制在38℃左右,沐浴后及时涂抹润肤乳;室内湿度低于40%时建议使用加湿器。 

3、防肠胃不适:少吃生冷海鲜,脾胃虚寒者可每日晨起空腹喝一杯生姜红枣茶(生姜3片+红枣2颗煮水)。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史新燕 魏勇 助编 兰亚丹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8/26/120134602.jpg" alt=""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