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在多项政策措施的综合支持下,养老服务方式和银发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银发群体消费潜力巨大。上半年,文娱消费提质升级,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反映出银发群体从“养老”转向“享老”,悦己属性显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外出旅游观光的数量逐年增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旅行需求,既事关民生,也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必然要求,对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及拉动旅游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银发经济”。着眼未来,要主动顺应老年群体不断增长且持续升级的旅行需求,紧扣“银发旅游”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方向,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培育出更多新的旅游服务项目,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
强化适老供给筑牢安全基石。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心愿。如今,越来越多“银发族”踏上旅途,与家人朋友结伴,饱览大好河山、探访文化古迹、体验风土人情。数据显示,银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旅游正在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前期,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了《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从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银发旅游”的关键在于把安全与便利贯穿整个旅程,让服务内容实现深度适老化。着眼未来,要瞄准老年群体的需求,跳出常规模式,进行精细化、人本化的设计与落实,推进适老化改造和全链条服务升级,提供个性化服务,织密安全防护网,形成更多适合老年游客的旅游产品,让老年人出游更安心、家属更放心。
优化设施设备提升服务效能。完善且无障碍的硬软件环境是发展“银发旅游”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从旅游目的地的软硬件设施改造,再到旅途的舒适化完善升级,“银发旅游”给旅游业带来了深刻变革。许多景区在灯杆、垃圾桶、厕所等安装一键报警装置;一些场馆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快速购票、安检提供帮助;在江苏,更是创新推出了“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及平台,以社保卡为载体,实现老年游客“一卡通”畅享旅游服务。一项项饱含温度的举措,让适老化理念融入旅游的方方面面,让更多老年人得以去追寻“诗和远方”。着眼未来,要坚持把无障碍理念融入“银发旅游”策划设计源头,系统性推进各类设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升级,探索开发面向老年群体的低强度、高舒适度主题游览区,推广“智慧导览+人工辅助”融合服务模式,让更多老年游客实现“畅游无阻”。
创新文旅产品激活消费潜能。培育壮大银发经济服务新业态、消费新场景,满足银发群体日益多元化、品质化的旅行需求,关键在于创新。在贵州铜仁,朱砂古镇配备近千康养床位并与医院合作,打造了“康养旅居”的典范;在四川攀枝花,通过探索多种休闲度假模式,深耕冬季阳光康养,发展夏日清凉康养,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四季康养格局,为老年游客打造了‘银发乐园’,让养老变为享老。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壮大,既为老年游客提供了文旅新体验,也为地方培育了经济增长点。着眼未来,加强市场细分研究,与健康、文化、农业等产业联动,推动“旅游+”深度融合,开发更多越冬避暑、老年研学、摄影采风、亲友主题定制等产品,打造全链条的银发友好型旅居生态,充分释放其平衡淡旺季、拉动万亿级消费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