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假期猛刷手机刷出“斗鸡眼”,看东西重影!医生:避免高强度近距离用眼

   日期:2025-08-19     作者:vi219       评论:0    移动:http://ww.soyinfo.com/mobile/news/2291.html
核心提示:福州的刘先生因假期过度使用手机引发“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视物重影,开车险酿事故。两天狂刷手机男子突然视物重影两年前的一个

福州的刘先生因假期过度使用手机引发“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视物重影,开车险酿事故。

两天狂刷手机 男子突然视物重影

两年前的一个假期,41岁的刘先生陪妻子回娘家探亲。闲暇时,手机成了他消磨时间的“最佳伙伴”。

“刷了两天手机,第二天傍晚开车带家人出去吃饭,差点就撞上路边的石墩。”回忆起当时的惊险一幕,刘先生仍心有余悸。他感觉离路边还有很大距离,却不知怎么就险些出事。

假期结束上班后,他偶尔感觉看东西有重影,以为是眼疲劳,并未在意。然而没过多久,同事们就发现他的眼睛斜了。刘先生说,起初是间歇性偏斜,近一年完全变成“斗鸡眼”。

这不仅影响外观,连开车也变得困难。刘先生先后去了两家三甲医院眼科,均被诊断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医生建议双眼手术,住院时间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8/19/101815692.jpg" alt="" />

近期,在同事推荐下,他到福州爱尔眼科医院检查。斜视与小儿眼病科副主任医师张文淑详细问诊并结合检查情况,确诊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张文淑主任指出,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眼部肌肉和神经过度疲劳且无法完全缓解,是该病的主要诱因。“这就好比长期用低头驼背的姿势写字,时间久了,背就真驼了。”

面对刘先生斜视度大,重影严重的情况,张文淑主任邀请斜视与小儿眼病科主任杨少华共同会诊,杨少华主任不禁问出:“你这2年是怎么忍受过来的?”刘先生坦言,起初很不适应,后来发现看远处有重影,开车时就只用左眼;看近处时则摘掉眼镜勉强应付。

检查中还发现,刘先生这2年右眼近视增加了100度。张文淑主任解释:“眼睛的功能是‘用进废退’。长时间只用一只眼看,另一只眼就会‘变懒’,导致视力下降。如果不及时干预,右眼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加深。”鉴于刘先生的情况,杨少华主任和张文淑主任一致建议他尽快进行单眼手术矫正即可。

专业的诊断、耐心的病因分析以及清晰的手术方案讲解,让刘先生充满信任,决定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杨少华主任带领团队副主任医师张文淑、主治医师丁璐欣为刘先生制定了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刘先生眼位回正,告别“斗鸡眼”和视物重影的困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8/19/101815822.jpg" alt=""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8/19/101815342.jpg" alt="" />

发病率上升年轻化 避免高强度近距离用眼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后天发生的一种双眼内斜视。病程初发时多以视远发生内斜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病程进展,斜视度可逐渐增大,直至视近时也出现内斜视。先出现看远复视(即重影),而后看近也复视,只有闭一眼才无复视。如果任由其发展,会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使患者不能正常阅读、书写、开车、走路,准确抓物等。

其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屈光不正但未给予矫正、有遮盖单眼或单眼的视力下降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

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术矫正,另一种是非手术矫正。初发期建议神经内科就诊,排除颅脑疾患。眼科治疗,首先需要纠正自己错误的用眼习惯,有屈光不正患者戴镜矫正。急性期选择佩戴三棱镜或A型肉毒毒注射,改善眩晕、复视(重影)等症状。待病情稳定(约6个月),斜视比较严重的,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调整眼部肌肉,恢复正常眼位。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使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人数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张文淑主任特别提醒日常生活中预防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要做到:

科学配镜:配镜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验光准确;

定期复查:长期佩戴眼镜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视力和眼镜度数,及时调整;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并且在使用电子产品时,要做到张弛有度,注意休息;

关注眼部健康: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视物重影、眼睛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