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收入比调查研究报告|2025上半年百城房价收入比较2019年下降近3成,跌幅收窄

   日期:2025-08-06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soyinfo.com/mobile/news/show-htm-itemid-1843.html
核心提示:01房价持续下跌驱动房价收入比下降,上半年房价收入比降幅收窄根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100个重点城市来看,2025上半年房价
01


房价持续下跌驱动房价收入比下降,上半年房价收入比降幅收窄

根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100个重点城市来看,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为10.0,相比2024年下滑2.9%,跌幅收窄6.8个百分点,2019年监测以来,房价收入比均呈现年年下滑的局面,较2019年下降近3成(26.8%)。

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持续下滑,逐步接近国际上合理区间水平(3-6),表明中国居民的购房压力在缓解。自2023年以来,房价收入比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在改变,2019-2022年房价收入比主要驱动因素是居民收入上升,而2023年至今房价收入比下滑的核心因素在于房价下降。房价持续下跌影响购房者入市信心,从而导致居民资产缩水,而房地产行业仍占经济发展的重要比重,资产缩水也会影响居民的收入上涨预期,通过长周期观察,房价的变化与收入变化几乎成正比,房价持续下跌收入也难以一直稳增长,缓解购房压力更适宜的方式在稳住房价的前提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房价收入比进入合理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房价收入比较2024年下滑,但2025年上半年100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的下滑幅度明显收窄,并未延续2023、2024年大幅下降局面,一方面,上半年百城房价虽然继续维持在下降趋势,但跌幅小于2024年;另一方面,从收入上看,2025年上半年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内需外需受到一定挑战,居民收入承压

图片
(注:房价收入比=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025一季度或上半年数据估算得出。)

02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呈现“绝对值高,跌幅小”的局面

从各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及其变化来看,2025年各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继续全降,降幅均收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为25.4,较2024年下降2.7%;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10.5,较2024年下降2.8%;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7.4,较2023年下降3.0%。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呈现“绝对值高,跌幅小”的局面,是购房压力较大的区域,从房价收入比绝对值来看,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遥遥领先于二线、三四线,接近于二线及三四线的2-3倍。一线城市凭借丰富的产业和城市吸引力,房价处于全国首位,房价收入比居高不下。此外,2019年-2025年期间,除了2021年指导价格政策影响房价跌幅扩大带动房价收入比跌幅扩大之外,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坚挺于二线、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跌幅最小。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最低,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位居国际合理区间,相对而言,住房压力远低于一线城市。

图片
图片

03



海峡经济圈、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房价收入比仍位居前三

房价收入比的高低和经济圈的经济情况成正比,经济发达区域房价收入比一般较高。从2025上半年各区域房价收入比水平来看,各经济圈的房价收入比维持在7.1-15.1之间,海峡经济圈、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房价收入比仍位居前三,分别为15.1、13.9、10.8,是国内居民购房压力较大的城市经济圈。中部城市、西北城市、西南城市房价收入比位居末尾,分别为7.1、7.5、7.7。
从各经济圈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来看,2025上半年各经济圈房价收入比较2024年均下跌,跌幅位居1.5%-2.4%之间,其中,海峡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中部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降幅位居前三,分别为3.4%、3.3%、2.7%。珠三角、西北城市、长三角经济圈房价收入比跌幅相对较小,分别为1.5%、2.0%、2.2%
海峡经济圈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跌幅居首,主要由于经济圈内代表城市厦门、福州、泉州房价下滑明显,与此同时,海峡经济圈属于传统的热门旅游城市,消费降级背景下,202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共同导致了海峡经济圈房价收入比下行。环渤海经济圈房价收入比跌幅紧跟随海峡经济圈,主要是上半年区域内北京、威海、青岛、淄博等城市房价跌幅明显带动收入比下滑,北京2025年房价进入补跌阶段,山东沿海区域威海、青岛、淄博2025上半年房价较2024年跌幅较大,带动环渤海房价收入比的下滑。
图片
图片

04



房价收入比分布继续下沉,近8成城市位于0-10区间

根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2025年百城房价收入比分布情况来看,100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分布继续“下沉”,5个城市从10-20区间进入0-10的区间,已接近8成城市位于0-10区间。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分布格局主要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以北京、上海、广深、三亚、厦门为中心的五大高值圈,房价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购房压力也相对更高,其余大部分省份内的房价收入比基本是从核心省会向外减弱;二是东南沿海地区房价收入比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城市
图片

从城市来看,高房价收入比城市仍以北上广深、杭州、厦门等重点一二线城市为主,其中,深圳高居首位,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为34.3,受到新房市场土地稀缺性影响,深圳房价居高不下,2025上半年深圳房价较其他城市整体表现波动较小,是国内购房压力较大城市;三亚位居第二,房价收入比为28.8,三亚虽然处于三四线城市,但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三亚房地产的客群来自全国各地,有投资需求的涌入,三亚房价收入比同样处于高位。

从低房价收入比TOP15分布城市看,房价收入比较低的城市均位居三四线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较多,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位于国际合理区间,说明这些城市的居民购房压力较小,住房消费较为适中,适合居住。具体城市看,株洲、遵义、桂林、北海、德阳房价收入比位居百城末尾。

图片

从城市房价收入比变化情况来看,2025上半年止跌回稳效果并不明显,全国房价仍处在调整中。100个城市中,2025上半年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城市10个,其余90城房价收入比均不及2024年。从房价收入比上涨的城市来看,长三角经济圈覆盖城市较多,如宁波、金华、淮安、常州房价收入比微升。


从房价收入比下降的城市来看,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泉州、盐城、威海房价收入比降幅居首,分别下降10.8%、9.3%、8.8%,均是得益于城市内房价呈现明显的下降局面。值得一提的是,2025上半年一线城市北京房价收入比下滑明显,较2024年下降6.0%,2025上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场继续以价换量,房价跌幅较2024年有所扩大,而收入并未好于以往表现,带动房价收入比下降较为明显。

图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