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难让人相信,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暖气在去年因为欠缺供暖费用而停止使用,这一情况不仅仅影响了供暖,连大楼走廊的照明设施也暂停了。很多核心办公区域由于未交电费,导致断电,因此那些依赖于电源的电脑也无法开机工作。这种情况真让人难以置信,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竟然会面临电费的问题。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看来这句话在某些时候竟然是如此真实。而联合国陷入这样困境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美国拖欠的28亿美元会费所致。尽管许多国家也存在欠费的问题,但从数量上看,美国的拖欠是最为严重的,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未缴纳会费总额的70%。在这样的财务困境下,联合国被迫做出了裁员20%的艰难决定,并且暂停对外招聘新职员。
随着美国拖欠会费的事情在国际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种有关联合国搬迁的声音再次浮出水面。实际上,联合国选择在纽约作为总部的选址,并非是历史的巧合,早在1946年,欧洲和美洲就总部选址进行激烈争论。而就在此时,著名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出资850万美元买下了东河岸的一块土地,并无偿转让给联合国。当联合国大楼在这片土地上傲然屹立时,全球人民都为之欢呼,大家感受到了一个公正处理国际事务的新机构的崛起。然而,当时间走过八十年后,曾经令人期待的这座玻璃幕墙建筑却显得异常尴尬。作为这座大楼的“地主”,美国近年来对联合国施加的压力屡见不鲜,2023年,由于签证问题而缺席安理会会议的俄罗斯外长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中国外交人员在过去三年中被拒签的比例高达37%,这一数字也令人瞠目结舌。
在2009年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卡扎菲曾愤怒高呼:“凭什么亚非拉领导人要忍受时差的折磨,几千公里飞到纽约,却还得看签证的脸色?”卡扎菲早期就提议将联合国总部迁至更为中立的国家,甚至亲自推荐他的故乡利比亚。然而,讽刺的是,根据1947年签署的《联合国总部协定》,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区在法律上被视为“国际领土”,美国仅是一个“东道主”,并不是联合国大楼的真正“房东”。最近,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身穿精致的职业装走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办公室,向他递交了一份重要文件,这份文件是东京申请成为联合国总部新址的提案。小池的这一举动看似突然,但其实早已经过深思熟虑。在6月份召开的东京都议会会议上,她早已透露过东京承接联合国安理会或世界卫生组织部分职能的想法。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试图在这一问题上“抢先一步”,因日本方面担心中国可能会在新加坡或海南建立联合国枢纽。对此,古特雷斯明确表示,联合国总部的搬迁并不是他独自可以决定的事情,完全不是他一个人的权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