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就业创业工作”决策部署,以政策激励、产业培育、品牌打造、示范引领为“四大抓手”,全方位激发返乡创业活力,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助创业、创业带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路,让返乡创业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 “源头活水”。
大美通川(图源达州融媒)
政策激励为返乡创业“筑巢引凤”
达州市通川区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四川省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出台《通川区返乡农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实施方案》。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补贴172万元,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租赁、税收减免、融资贷款等多方面支持。同时,开设“暖心”代办服务,成功解决证照办理、项目申报等10余项难题;建立驻外农民工站点,开展“我在通川过大年”“乡友座谈会”等活动,持续激发乡友返乡热情。
达州市通川区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交流座谈会
“我们公司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试验示范、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持续建设打造通川区组培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开发开拓精品无公害农林产品消费市场,为通川区及达州市农业产业升级作出贡献。”青年程海洋便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他放弃出国深造机会,返乡创办四川省苗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公司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还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成功入选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项目库。
产业培育为返乡创业“稳岗促就”
达州市通川区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一镇一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共组织农业技术、家政服务等培训165场次,培训群众6719人次,并借助“招聘进课堂”活动,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通川区“川东美导”劳务品牌(美容师)培训班
通川区“巴山妹子”劳务品牌(中式面点师)培训班
此外,还积极推行“创业主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在碑庙镇石笋村,返乡青年石正芳创办的“丰焰食品专合社”便是典型案例,该专合社融入非遗文化推广米豆腐产品,年收入超100万元,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品牌打造为返乡创业“致富增收”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达州通川聚焦品牌赋能,大力培育“蜀创优品”“通川区明星企业”等区域公共品牌,为返乡创业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政策扶持与精准服务,全区已有100余家返乡企业完成注册,其中30余项产品斩获“地方特色美食”“地理标志”等权威认证,有效提升了本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达州市通川区盘活闲置资源,创新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积极推广“近郊游”消费模式,让乡村资源变资产。位于磐石镇的博诚农业,通过打造集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活力,更带动周边村民通过务工、售卖农特产品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超万元,构建起“品牌促产业、产业带增收”的良性循环。
示范引领为返乡创业“营造氛围”
达州市通川区注重选树创业标杆,宣传成功经验,建立创业项目“清单化”管理机制,储备返乡创业指导员20余名。举办“返乡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并通过媒体宣讲扩大影响力。“达州市清泉食品有限公司”获评“达州市返乡创业达人”,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创业热潮。
达州市清泉食品有限公司外景
“能够获得‘达州市返乡创业达人’这项称号,离不开政府对我们的扶持与指导。”达州市清泉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驰感慨道,“从项目规划到市场拓展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这更坚定了我们扎根家乡、带动乡亲共同发展的信心,也希望能有更多乡友返乡加入创业队伍。”
截至目前,达州通川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500余人,创办经营主体200余家,培育“川字号”“达字号”及区级特色劳务品牌8个。下一步,达州市通川区将继续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厚植创业沃土,推动更多“归雁”扎根乡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助力产业兴、就业稳、百姓富。